Engee 文档
Notebook

平面辐射换热器温度场的计算

确定换热器参数、设计方案、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

在本例中,将演示Euler方法对热传导方程的解。

**任务:**计算平板辐射热交换器的温度场。

给定:

平板辐射热交换器长20厘米,厚1.25厘米。

初始条件:

真空,

体的整体吸收能力 ,

体的光谱吸收能力 ,

初始时刻热交换器各点的温度 .

边界条件:

冷却液的温度 .

假设:

不考虑沿液体流的热传递,因此热交换器的宽度假定为1厘米。,

仅从热交换器的一侧的辐射被考虑在内,因为另一侧吸收从冷却的航天器重新反射的热量。

热交换器的总体视图如图所示:

heatex1.png

对经典的热导率方程进行了修改,以考虑到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,这是由斯特凡-玻尔兹曼定律描述的。

将欧拉方法应用于该方程,我们获得了:

哪里:

(J/kg*K)是铝的热容量,

kg是计算出的换热器段的质量。,

W/(m*K)为导热系数,

m2-计算图的面积,

m是热交换器的计算段的长度,

-身体的整体吸收能力,

W/(m2*K4);

-计算区域的中间部分的面积(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场地面积的投影)

-身体的光谱吸收能力,

W/m2是太阳辐射强度,

c为计算步骤。

计算段的位置如图所示:

heatex2.png

确定初始条件、换热器参数和环境

热交换器和环境参数的确定:

In [ ]:
# @markdown####选择具有一定热容量的换热器材料(顺序:铝、铁、金)
c = "903.7" # @param ["903.7", "450.0", "130.0"]
c = parse(Float64, c)
m = 0.003375
A = 235.9
F = 0.00025
d = 0.01
E = 0.90
S = 0.000000056704
Fm = F*sin(67*pi/180)
L = 0.14
# @markdown####太阳热流的测定(阳光面/阴影)
q = "1400.0" # @param ["1400.0", "0.0"]
q = parse(Float64, q)
# @markdown####按时间逐步定义计算
h = 0.1 # @param {type:"number"}
Out[0]:
0.1

数据的计算和可视化

绘制段1到10的时间决定(从热交换器的左边缘到中间):

In [ ]:
using Plots
# 确定初始条件
T0 = 293.15
T = fill(293.0, (1080,20)); # 定义温度数组
Q3 = fill(0.094, (1080,20)); # 用于热交换器发出的热流的阵列的确定
Q4 = fill(0.0451047, (1080,20)); # 太阳辐射热流阵列的定义

# 计算每个时间点的温度和热通量
# 对于热交换器的所有段:
for i in 1:1079 # 时间计算周期
    # @markdown####左侧冷却液温度:
    T[i,1] = 290.06 # @param {type:"slider", min:250, max:350, step:0.01}
    # @markdown###右侧冷却液温度:
    T[i,20] = 293.13  # @param {type:"slider", min:250, max:350, step:0.01}
        for j in 2:19 # 计算坐标的周期
            T[1,j] = T0 # 定义初始条件
            T[i+1,j] = T[i,j] + h*(
                (1/(c*m))*
                (A*F*(T[i,j-1]-T[i,j])/d # 通过热传导从左段转移到电流段的热流
                 + A*F*(T[i,j+1]-T[i,j])/d # 通过热传导从右段转移到电流段的热流
                 - E*S*T[i,j]*T[i,j]*T[i,j]*T[i,j]*F # 热交换器的电流段辐射的热流
                 + L*q*Fm) # 由热交换器的电流段吸收的来自太阳的热流
                 )
            Q3[i,j] = E*S*T[i,j]*T[i,j]*T[i,j]*T[i,j]*F # 为辐射热流填充阵列
            Q4[i,j] = L*q*Fm # 为吸收的热流填充阵列
        end
end
T[end,1] = T[end-1,1]
Legend = ["1段" "2段" "3段" "4段" "5段" "6段" "7段" "8段" "9段" "10段"]
# 绘制段11到20的图形没有意义,因为它们与段1到10几何对称。
Plots.plot(T[:,1:10], xlabel="时间", ylabel="温度", label=Legend) # , ylims=(lim_low,lim_high)
Out[0]:

结论:

在本例中,演示了平板换热器温度场的计算。 从辐射和吸收热通量之比的计算可以看出,换热器实际上吸收了冷却剂带来的热量并将其辐射到环境中。 反过来,取决于坐标,在每个时间点获得温度值。 从而解决了平面换热器温度场的计算问题。